当前位置:中文集>习题库>

阅读下面的古诗,完成小题。 添字丑奴儿·芭蕉宋·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?*满中庭。*满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馀清...

中文集 人气:4.56K

问题详情:

阅读下面的古诗,完成小题。 添字丑奴儿·芭蕉宋·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?*满中庭。*满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馀清...

阅读下面的古诗,完成小题。

 添字丑奴儿·芭蕉

宋·李清照

窗前谁种芭蕉树?*满中庭。*满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馀清。

伤心枕上三更雨,点滴霖霪。点滴霖霪,愁损北人【注】,不惯起来听。

【注】北人:北宋灭亡,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*南,故称“北人”。

17.这首词以问句“窗前谁种芭蕉树”开头,有什么妙处?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?请简要分析。

18.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“雨”的意象,她的《声声慢》中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”也写到“雨”的意象,这两个“雨”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?请简要分析。

【回答】

17.①首句使用问句,自然而然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,这个问句迁怒于庭中芭蕉,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的折磨,含蓄深沉地表达了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。②芭蕉的特点是:高大繁茂,焦心卷缩,蕉叶舒展,脉脉含情。

18.观点一:相同。虽然这首词中的雨打在芭蕉上,《声声慢》中的雨打在梧桐上,但是作者借此传递的情感是相同的,抒发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。雨点无论打在梧桐上或是芭蕉上,点点滴滴,滴滴答答,不断地重复,凄清悲凉,在国破家亡、漂泊无依的作者听来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,让作者不能自抑,倍感伤情。

观点二:不尽相同。《声声慢》中“雨”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,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;而这首词“雨”的意象虽然包含个人和家庭的悲愁,但从“愁损北人”来看,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。

【解析】

17.试题分析:题干问的是“这首词以问句‘窗前谁种芭蕉树’开头,有什么妙处?词中写出了芭蕉怎样的特点?请简要分析”,本题有两问,第一问考查首句的作用,“窗前谁种芭蕉树”是一个问句,用一个问句开头,似在询问,似在埋怨,无人回答,也无须回答。然而通过这一设问,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。第二问是考查形象的特点,“*满中庭。*满中庭,叶叶心心,舒卷有馀清”,抓住芭蕉叶心长卷、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。蕉心长卷,一叶叶,一层层,不断地向外舒展。阔大的蕉叶,似巨掌,似绿扇,一张张,一面面,伸向空间,布满庭院,散发着清秀,点缀着南国的夏秋。

18.试题分析:题干问的是“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‘雨’的意象,她的《声声慢》中‘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’也写到‘雨’的意象,这两个‘雨’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?请简要分析”,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。“伤心枕上三更雨”,本来就夜深不寐,苦不堪言,可偏偏三更头上,又吹来一阵寒风,打下三二滴疏雨。那点滴霖霪的雨滴打在芭蕉上,不啻是打在自己备受创伤的心上。她想起失去的家园,死去的丈夫,想到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苟且无能的赵构小朝廷,想到不知何时才能“相将过淮水”,自然是要“愁损北人”,更加没法入睡,只得披衣而起,独抱浓愁待天晓了。“点滴霖霪”一叠,造成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感,加重了环境凄凉愁惨的气氛,丰富了词语的表现力.使所表之情更加真切,更加深重哀婉。《声声慢》中,急风骤雨,孤雁残菊梧桐,眼前的一切,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,直至无以复加,不知怎样形容,也难以表达出来。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,什么渲染,什么赋比兴了,直截了当地说: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?”“雨”中包含的主要是个人的孤独愁苦和家庭的离散,而本词中抒发的主要是思国怀乡之情。

点睛:对于诗歌情感题,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,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,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。一般答题的时候,尽量两者都涉及。对于情感的把握,可以从题材入手,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;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,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;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,做到知人论世;可以从题目入手,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,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;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,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;可以从用典入手,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,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、态度和情感。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,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,有无暗示。比如本题中,在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两者的异同,同为“雨”,但本词中以一“愁损北人”流露出的是对故国的思念;而《声声慢》中,“守著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”,更多的是个人和家庭的愁苦。

知识点:

题型:语言表达

相关文章:

热门文章

相关推荐

猜你喜欢